欢迎来到百浩文档网!

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19篇

时间:2022-12-01 20:45:07 来源:百浩文档网

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19篇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江南大学校史馆参后感  “江南开学府,万顷湖波扬;屏障九龙好,山高水又长。”踏进江南大学校史馆,由然感到江大历史的厚重,百年的风雨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19篇,供大家参考。

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19篇

篇一: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江南大学校史馆参后感

  “江南开学府,万顷湖波扬;屏障九龙好,山高水又长。”踏进江南大学校史馆,由然感到江大历史的厚重,百年的风雨兼程,见证历史的沧桑。站在江大百年的历史长廊,不禁感到自身之渺小,然而从此也是江南人,必将与你血脉相连。

  百年学府,我怀着激动与崇敬的心情来到位于图书馆的校史馆,在讲解员耐心的带领下与详细的介绍下,赞叹江大百年陈韵。照片墙上不同年代的照片,见证了江南人的轨迹,无数杰出的校友见证着江大的繁荣,同时也无时无刻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江南人。时间仿佛静止、倒流,在那个饥荒、动荡的年代,江大与莘莘学子一起走过腥风血雨,仿佛听到学子拍毕业照时的不舍与留念,一串串读书声萦绕江大长空。

  江大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参观完江大的历史变革更加让我无比崇敬。江大成立的最早溯源可追寻到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发展时期。学堂一度因辛亥革命的爆发而停办,1920年重新崛起;并分为国立南京师范大学与国立东南大学。著名的名族企业家荣德生先生1947年10月在无锡创办的私立江南大学,后历经多次变革,在风风雨雨中洗礼,终于在2001年1月4日,经教育部批准,以无锡轻工业大学为主体,合并江南学院和无锡教育学院,组建成新的江南大学。如今的江南大学已是一所以轻工高等教育为特色的高校,被誉为“轻工高等教育明珠”,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江大从历史中彷徨走来,不管是清末变革、辛亥革命的阻挡,还是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的摧残,从来就没有后退过,从来都是中华儿女的避风港,培育一代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大贡献。

  还有许许多多杰出的大师为江大教育做出的贡献,为江大的前进不断注入新的献血。还有整个学校的缩景立体图,放眼望去,尽在眼前,曲水流觞,无限风光。荣氏家族为江大的繁荣也做出了伟大贡献,原国家副主席荣毅荣任学校名誉董事长。神圣的太湖神龟也不知守候了江大多久,还有江大为北京奥运会设计的

  方鼎,还有江大百年校庆时赠送的老酒,那准备下个百年校庆再开的酒缸,一定会芳香四溢、醇馥幽郁,与江大一样历久弥香。伴随着校歌的起落,太湖之滨,蠡湖畔,我们在江大的回忆中沉迷,在江大的历史上走走停停。最后看到的是各个学校在江大校庆时赠送的各种礼品,或精致华美,或古典庄重。

  离开校史馆,走出图书馆,心中仍有万般激动,从此已是江南人,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兴教图国强,轻工著华章。江大明天的辉煌需要我们新一代江南人去创建,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商学院,我们会不懈努力,在江大深厚的文化熏陶中:笃学尚行,担当社会责任;止于至善,走向明天辉煌。

  

  

篇二: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学院在向着实现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国家一流民办院校的目标迈进的征途上将坚持奉行以往优良的办学方针和思想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加强完善双百双轨的办学机制在大力发展学院内涵建设的同时紧抓国家教育转型发展的契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制贯通为突破以课程衔接为保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为广大有志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为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科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参观学校校史馆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学校校史馆心得体会范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应该马上

  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观学校校史馆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学校校史馆心得体会1为了让全体老师了解学校文化,20xx年5月18日全体教职工到图书楼一层参观校史馆。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重新系统地认识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垂地的.大幅画面,像一张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二十多年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三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到了第五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成功升本,并更名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这将是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24年,回首往事,这是怎样的经历?24个春秋,24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历史走过了24个不平凡的年头。

  1

  一幅幅展板,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学校从平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桃李芬芳,现已成为山西省首所应用型民办高校。

  学院在向着实现“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国家一流民办院校的目标迈进的征途上,将坚持奉行以往优良的办学方针和思想,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加强完善“双百双轨”的办学机制,在大力发展学院内涵建设的同时,紧抓国家教育转型发展的契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制贯通为突破,以课程衔接为保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为广大有志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为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科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通过这次对校史展的参观,让我对学校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学院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希望全体同仁能够携手共建美好科院!

  参观学校校史馆心得体会2九月,我们怀着好奇与憧憬的心情走进了江南大学。优美的校园充满了江南气息,我们陶醉于江大的美丽神韵中。今天,我们走进了校史馆,回眸江大历史,重温江大记忆,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江大。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目前,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已基本建成占地3200亩、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

  2

  优美的`蠡湖校园。这是一座汇聚了4万师生、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校园。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

  感受到江南山水的灵秀旖旎、碧草佳树的葱茏生机。亭台楼宇的轩昂气势,更可以感受到江大人“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

  我们走进校史馆,首先看见的是江南大学的发展历程。江南大学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经历了多次,合并重组,在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原无锡轻工大学为主体,合并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组建了江南大学。校史馆里展出的不同时期的印章、校徽、校歌记录了江大的风雨历程。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保存了江大的美好回忆。一路看去,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涟漪。

  继续朝里走,我们看见了许多著名教授学者的简介。陈列馆里摆满了优秀学子、教授们的笔记、奖状,以及他们用过的化学仪器、计算机、书本等。一项项研究成果令我们赞叹不已。实力卓越的江大教师们培育出一批批优秀学子,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看到这些,我们倍感自豪。

  紧接着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校友们以及各大友校在江大50年校庆时赠送的礼物以及祝福卡片。一句句真挚诚恳的祝福温暖人心。江大用心浇灌着学子,学子也用心回报着母校。江大与其他高校彼此合作交流,友谊深厚长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江大的友好、努力,也预见到了江大辉煌的明天。

  校史馆里还展出了许多名人大家为江大所题的字,江大校园沙盘模型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江大,了解了校史,理解了内涵。

  3

  校史馆一行使我对江大的爱更深了。我一定践行“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为江大的美好明天出分力。

  4

  

  

篇三: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心得体会

  校史馆心得领会

  【篇一:校史馆观光心得】

  校史馆观光心得

  共青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委员会

  学生支部

  纪检部

  刘祥海

  观光心得

  --人文学院10公管刘祥海

  今日我们在校团委学生支部书记的组织下,进行了对校史馆的观光,

  固然我在学校已经一年半了,但是却向来没有时机来观光校史馆,

  经过今日的活动,我走进了内心神往已久的校史馆。这里充满了过

  去长辈们的拼搏,汗水,努力,和成绩!

  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53年,这是如何的经历?53个春秋,53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同着历史走过了53个不平庸的年头。经过一个个

  的展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们关于学

  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1958年十万官兵复员转业,在他们爱国情操

  的指引下,他们断然毅然的留在了“北大荒”这个荒芜的地方,用自

  己的青春为祖国开辟新的篇章,用双手开辟出了祖国今日的

  “北大仓”

  这里面是如何的一种坚持?一种坚强?一种拼搏?我想这是我永久可能都领会不到的长辈们的汗水。这里面就有我们八一的一份努力,官兵复员,但是大家都不懂技术,只好白白看着,的确使不上力。在这类严酷的环境下王震将军立刻组织成立了八一农大,为垦区培育人材,为垦区建设供给技术上的帮助,就这样我们的学校出生了!我们的学校在各位校长的领导下,发展的十分快速,从王震,王景坤,姜瑞元,刘西科到我们的女校长徐梅,再到包军,他们各位的英明领导让我的学校变得更为强盛。

  学校从平川创业,空手发迹,到今日的人材强校,桃李芳香,已经成为一所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大学。

  自建校起,办学区位条件差就向来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将学校迁入有发展的潜力的大中城市是必定的,八一人断然举起二次创业的

  大旗,全力将学校推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2003年1月5日开始动工建设新校,10月20日同学们就进入新学校开始上课,只用

  1/6

  校史馆心得体会

  了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学校迁入大庆市就顺利达成。学校乘势而上,超更加展,将学校发展的更为绚烂!

  【篇二:校史馆观后有感】

  校史馆观后有感记得大二时,学校校史馆对外开放,我跟几个同学就去观光过,当时没有专业的解说员解说,因此也就浮光掠影式的看过一次。此次院里组织我们观光校史馆,让我认仔细真的随着解说员的脚步,重温学校的点点滴滴历史,让我深刻地认识了我们学校旳校史,让我有了很多感触和想法。一张张照片准时间的次序摆列着,那泛黄的照片忧如告诉我们这里人材济济;这里教课成就丰富;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当照片更加鲜活起来,一个个生机蓬勃,繁荣昌盛的建筑科技大学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无论是德育工作,仍是教课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前辈殷切的凝视下,建大行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着。百年,对人说是漫长一世,而对一个学校,则是弹指一挥间。建大,经过四次更名,汇聚四大老校的精神,挣脱踉跄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年幼不知的涩涩青春,成熟庄重中,不失锐气,英姿飒爽中,添了几分睿智。百年来所有的科研成就,荣誉奖项,名师教授,对外沟通成就以及全部的全部,都被融在这三层空间里,感谢他们,正是他们组成了简答的精神基座,让这一个世纪的我们底气与汗颜同在。经过观光,我们认识到建大的创立人以创立一所现代大学为标杆,决心进步,勇敢创新的观点无疑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光阴如歌,征程漫漫经过认识历史,我对学校增加了更多的热爱和崇拜。我认识到了我校已建校近70周年,历史悠长。而且我校的前身仍是四大名校,这令我感觉非常骄傲。此外,在我得悉作为一所拥有荣耀革命传统的学校,建校以来,向来获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时,我真是衷心的感觉骄傲,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为我们的学校作出贡献吧,能够从多方面做起,让我们把学校的优秀传统传承下去,为此后的校友指点迷津,让我们为校争光,给予后的校友树起楷模,让他们持续把这类精神继承,让我们从平时点滴小事做起!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母校将来漫长的光阴里,相信每一个瞬时都会更为出色。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历史我们要怀念,将来我们要创立。作为建大的莘莘学子,我们要不懈努力,创立更为绚烂的明日。

  2/6

  校史馆心得体会

  参加校史馆是一件意义非凡的活动,更是为我们开辟了一次精神之旅!它让我们每一位同学欣喜若狂而去,满怀激情而归。

  “今日,我们为建大骄傲,明日,让建大以我们而骄傲!“我们要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片篇土三地上:播校撒史希馆望,观放光飞有梦感想!】

  校史馆观光有感

  今日,我怀着非常喜悦的心情观光了位于我校公益图书室一楼的校

  史馆。校史馆展区面积为760平方米,分为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

  星绚丽”、“学海无涯”、“桃李芳香”、“雨露甘霖”等六大部

  分,分别展现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一样期间的1000多幅图片资料和

  250多件实物。

  江南大学的前身是,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在1947年10月创立的一

  所私立大学,也是无锡近代独一的一所包含文、理、农、工多学科

  的综合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江南大学受命撤并,有

  关系科分别并入南京工学院、苏北农学院(今扬州大学)、苏南师

  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

  大学)等新建高校。

  1952年夏,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其数理系并入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南师范学院,组建江苏师范学院)。1952年江南大学食品工

  业系、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浙江大学农化系以及复旦大学、武汉

  大学的相关学科归并组建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

  故在该领域有“网尽全国英雄,食品天下第一。”的美名。1985年经

  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无锡大学的基础上同意创立新的江南大学。

  1996

  年和1997年夏,顺利经过中国轻工总会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论证。1997年9月,中国轻工总会同意无锡轻工大学为国家

  “211工程”项目学校,成为国家要点建设的近百所高校之一。至此,我们江南大学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此刻的江南大学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2个博士

  后流动站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受权点,21个博士专业点,59个硕士

  专业点,8个工程硕士点。全校18个院系中有15个院系具备了培

  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要点学科,建

  有教育部、国家计委同意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材培育基地”,

  培育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材。学校建有科技部、国家

  计委等同意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省部

  级研究中心、实验室。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要点学科在

  3/6

  校史馆心得体会

  国内同类学科中拥有独到优势,实力雄厚,处于当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必定影响力。现阶段学校的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培育高质量,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轻工人材的基地;成为轻工

  科技领域某些重要课题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中心;成为轻工行业展开国际沟通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开辟国际市场的

  重要窗口;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刻

  江南大学是中央部下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要点大学,国家“211工程”要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要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要点高校之一,拥有免试接收台湾学生资格的大陆

  123所顶级高校之一,全国统招一本生源高校,且为全国拥有自主招生选拔资格高校之一。

  在江南大学近代这么长的发展阶段里出生了众多的优秀校友,此中最为有名的有洪平庸,邓鸿勋,季克良,王骏,吴仁祜等人。邓鸿勋是工业工程管理系52届毕业生,曾为工程师、研究员。曾任无锡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海南省委书记兼省人大主任,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正部级),曾被选为中共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并当选为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于1994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洪平庸,纺织工程80届毕业生,现供职于结合国总部,新任结合国全世界经济监测部主任。季克良,发酵64届毕业生。现为中国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中国食品工业协

  会白酒专业协会常务理事,江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曾入选为中

  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贵州省七届政协委员、贵州省八届、九届

  人大代表、贵州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王骏,发酵专业

  75级学生,

  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大学、政府部门、生物技术

  公司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逾25年。已发布国际学术论文数十篇;拥有10余项中国、美国专利。吴仁祜,67届机械系毕业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少将。除此以外,我校还有众多其

  他有名校友。固然他们与我们其实不认识,但他们成功的例子无不激励着我们向着我们自己的目标努力行进,执着奋斗。

  短短几十分钟的校史馆观光,虽然不可以让我认识到我们学校的所有历史与光芒成就,但是,此次经历势必对我们的将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或许我们不必定能够达到长辈们的高度,但我们能够向着长辈

  4/6

  校史馆心得体会

  们的高度不停登攀,不停进步,不停努力。为将我校建设成为中国,以致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推行“中央与

  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系,2002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校70年来已培育10万多名毕业生,此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石油石化等各行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景色艳丽的浑河岸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

  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推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系;2002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校60年来已培育8万多名毕业生,此中大多数已经成为我国石油石化等各行业的各级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和辽宁老工业基地复兴的历史机

  遇,实时剖析局势,调整目标定位和办学思路,把“顶天立地”作为长久发展战略,把增强内涵建设作为战略要点,鼎力推动人材战略

  和外向战略,全力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使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实现了新超越。

  教课质量稳步提高。学校一直把人材培育质量放在首位,建立了

  “厚

  基础、宽专业、素质高、能力强、重德育、复合型”的人材培育模式,推出了弹性学分制、双学位制、学雷锋示范班、理论班、教课改革实验班等教改新措施,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建成国家特点专业4个,省级特点专业2个,省级实验示范中

  心2个,省级精选课程13门,省级教课团队8个,获取省教育教课成就奖20项。学校经过成立大学生科技社团、建立大学生创新基金、专项资助科技学科比赛活动、供给科技活动平台和开放实验室、建

  立创新实验室、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等措施,鼓舞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踊跃展开学科比赛和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近五年学生

  在学科比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取国家和省级奖赏393项。毕业生以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全面,遇到社会的广泛欢迎。最近几年来毕

  5/6

  校史馆心得体会

  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名列省内高校前茅,连续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1]

  6年获

  2010年3月学校成功实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公司、中国石油化工公司公司、中国大海石油总公司四方共建我校,

  为我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供给了新的平台。

  2010年9月25日学校成功举办了六十年校庆活动,遇到了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行业公司、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列席庆

  典的嘉宾及国内外校友1200余人,收到捐献2000余万元,各大新闻媒体报导校庆盛况32次,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职工和国内外校友的骄傲感与凝集力,提高了学校在国内外的有名度、美名度和影响

  力,为学校此后发展确立了坚固基础。现有2个结合培育博士点,

  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受权点,50个本科专业,26个高职专科专业。建成省级高水平要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要点学科和要点资助学科5

  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4个、省级高校教课团队8个。现有国家特点专业4个、省级特点专业和要点支持专业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

  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工程人材培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选课程19门。另

  有化工专升本,自动化专升本,机械专升本,会计专升本。学校还被

  教育部确立为东北地域独一一所少量民族高层次人材基础培训基地和

  新疆少量民族本科预科生培育基地,被辽宁省确立为石油化工紧缺本

  科人材培育基地。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点,工、理、

  经、管、文、法、教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并拥有以同样学力申请硕士

  学位的权利和招收选派留学生的资格的多科性大学。

  6/6

  

  

篇四: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一)今天我以麓山为荣,明日麓山以我为荣,校史馆观后感。———题记秋意正浓的十一月,随班级参观了校史馆。校史馆中资料详尽真切,使我大开眼界,麓山校园的故事如幻灯片似的一点一滴进入了我的眼睛。这里,展示了麓山的风采,麓山的生机勃勃,麓山的伟大。从建校到发展再到闻名遐迩,学校只用了10余年的时间。我是第一次如此真切的了解麓山,并为之感到自豪,心地回响着一个声音:“我是麓山人,我为麓山荣。”“麓山”—国以史明鉴,校以史明志麓山的校训是“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理念是“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目的为“做豪迈的中国人”!校徽也以旧改新:由字母LS组成,是麓山的缩写,球内三色象征枫林、山地、蓝天。表达着“学海无涯,麓山有路”。这是不是说来到麓山便成功呢?当然不是!进入优秀的学校只代表着你有一个好的平台,至于你将来想飞多高,飞多远,完全取决与自己的求学态度。成功者不是轻易地成功,而是经过考验和磨难才登达胜利的顶峰,正所谓韩愈先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并且麓山人觉得,不能死读书,只有全面发展才所谓优秀,观后感《校史馆观后感》这正是校志的精华所在!

  朴实沉毅无所图,万千桃李报春芳没有园丁便没有花朵,麓山的老师用种种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吸引着你,使你不由自主地爱上学习,以学习为乐。我从小学一年级便在麓山就读,我十分清楚地记得教我的每个老师,他们个个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学为乐,乐而学。看着校史馆中张张园丁的照片,心里觉得敬佩万分,是他们造就人才,培养精英,使祖国的花朵儿变成了祖国的栋梁。他们所培养的学生获得了许多荣誉,让麓山硕果累累,誉满三湘。他们是这所学校的顶梁柱,是学生的好老师,是我们求知路上的护航者,领路人。他们鼓舞学生们带着梦想翱翔在蓝天,一个个从懵懂的孩子变成有用之材,如:杨铱姐姐,湖南卫视和娱乐频道的主持人,多播经典动画的配音主角。教她的老师是邓老师,可算元老级学校人物,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从这里走进清华北大,走进国外知名大学。的人才比比皆是,这不正是最好的诠释吗?想到这些我倍感自豪,同时也促使着我的进取心,这些令我羡慕的学哥学姐们都给我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他们那令人“垂涎九尺”的奖杯,奖状和大学所在地,让我觉得现在自己取得的一点儿成就,相比较就是“小巫见大巫”。可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怯步,我们应“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将他们作为自已为之而奋斗的目标,成为新一代的栋梁之才!麓山18年的成就,造就了一批批卓越精英。我们是麓山的一员,绝对不能给麓山丢脸,今天我以麓山为荣,明天麓山以我

  为荣!思源怀德,麟凤其人;千寻百尺,崇德生根;物事人非,华典当

  录;谨辟此馆,明志立行!校史馆观后感(二)不仅为每班提供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还花了大量的经费建

  起了自然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图书室、音乐室、微机室、阅览室、校史陈列室、室内运动室、美术室、舞蹈练功房、钢琴房等。校园内还铺了草坪,建了花坛,建有葡萄架、艺术六角亭、雕塑,

  学校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络,有各类实验室28个、陈列室2个,其中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为“省优秀基础课教学实验室”,模具陈列室和校史陈列室曾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有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国家“机械电子工程实训基地”,对内可向学生提供全套生产实习,

  学校拥有校史陈列室、计算机房、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15个专用教室以及多功能多媒体室、图书室等设施较齐全的公共教学用房。学校坚持“以法治校、科研兴校、德育为首、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了优化个性、全面发展”

  教师队伍稳定,结构合理。学校占地面积__平方米,建筑面积__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__平方米。现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

  阅览室、计算机房、闭路电视网、校史陈列室、250M运动尝标准水泥篮球尝排球场和二幢学生公寓,以及可以供1500多名师生用餐的

  誉为‘纳米博士’的秦禄昌、世界上第一位认知学博士张家杰等国际知名的杰出人才,说明少年班的成才率和成才度都是很高的。现在,中科大的校史陈列室里,已是微软全球副总裁的张亚勤位居醒目位置,在几张有宁铂等人出现的图片下方,他们被统称为“少年班同学”。

  校史馆观后感(三)记得在我们刚入学没多久的时候,年级就组织我们参观了校史馆,带领我们了解了我校的校史。在了解了我校的校史后,我有许多感慨和想法。另外,通过学习校史。我还了解到我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也就是我们的优秀校友们: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副主席刘敬民、著名作曲家施光南都是从我校走出的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材。得知我校培养出诸多人才后,我感慨万千。我们的学校如此优秀,培养出的学生一定也十分优秀。但前提一定是学生也很努力。既然我们有如此优秀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学校有如此浓厚的

  文化底蕴,那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地学习,不能辜负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越环境和文化底蕴。

  而且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比如多做净校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行为上前提醒。这些都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但却可以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和-谐。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继承前辈们的光荣传统呢?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贡献吧,可以从许多方面: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为以后的校友指点迷津,让我们为校争光,载入校史,给以后的校友竖起榜样,让他们继续把这种精神继承。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加油吧!

  通过了解校史,我对学校增添了更多的热爱和崇敬。我了解到了我校已建校63周年,历史十分悠久。并且我校还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这令我感到无比自豪。另外,在我得知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时,我真是感到由衷的自豪。

  

  

篇五: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内的一张张毕业照,一本本校友录,一份份纪念品,记载了淄博六中百年的辉煌历程,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积极向上、发奋图强。

  --题记在齐国故都淄博市,有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教育理念卓越、人才挚出、文明齐鲁大地的百年名校--山东省淄博市第六中学。校园内历经百载的历史遗迹,见证着学校的发展兴衰,也是中国近代史的浓缩和凝固,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一百年前的“济美楼”是星汉灿烂、人才荟萃的象征,现在已经建成了李振声院士馆和艺术馆。一百岁的长廊建筑被辟为学校的校史馆,诉说着学校和民族的荣辱兴衰。六中的校史馆记录了学校百年的成长历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杰出的校友李振声院士馆,形象的展示了李振声院士严谨的科学精神、辉煌的科学成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和宽厚博大的人文情怀。百年老校一步步走来,对“一”有着特殊的情感。校友李振声院士,为解决人口德国的吃饭问题勤奋钻研几十年,荣获2006年度全国最高科技奖。他“弄一粒小麦,殚精竭虑,成就当代后稷;捐百万大奖,虚怀若谷,自称农民儿子”的高尚情怀,成为淄博六中精神践行者的杰出代表,也用实际行动深刻的诠释了淄博六中“从一做起,叩问一流”的学校精神。让我们以李振声院士为榜样,奋发向上。今天我们以淄博六中为骄傲,三年后六中将以我们而自豪!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07级管理科学一班的同学们前往参观位于上海理工大学校本部的校史馆。在班长xxx,团支书xxx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聚集在校图书馆前,一同前往位于图书馆正后面的校史馆。由组织委员郭法庆担任此次活动的讲解员。跨入校史馆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匾额,上面刻有"上海理工大学校史馆".参观校史馆进入大厅,其中一面墙上镶嵌一段金灿灿的文字,是当年沪江大学的创始人魏馥兰博士的一段话:"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

  1

  的世界里……"可见,在当时沪江大学的创办之初,他们就意识到了我们现代大学要培养的是面向国际化的,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观校史馆再进去,看到的一扇很有当代西方文明特色的拱门,据说现在在第四宿舍仍留有。在一幅描绘学校过去规模的宏图上,可以看到众多如今仍留有的古老建筑,像第五舍,第二餐厅,第一办公楼、第二办公楼以及校办思晏堂等等。学校的很大部分建筑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列为保护建筑群。一位原住第五舍的同学笑着说:"原来我还住过这么老的建筑啊。"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感慨,学校走过百年历史,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一路走来,充满艰辛,确实不容易,那是多少代人,多少校友,多少社会各界人士,和我们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接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陆陆续续的参观了其他的展厅。整个过程中,同学们不时的发出不同的感慨,有的情不自禁的说;"我们学校的历史好悠久啊,"有的充满了作为上海理工学生的荣誉感跟自豪感,有的心中暗暗定下决心要努力学习,将来回报母校……从同学们的脸上,我们读到的一个共同的表情就是对学校由衷的热爱。

  参观校史馆在陈设有学校模型图的大厅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从先前的一个校区,先后在向南北拓宽,去年又收购了原水产大学作为如今的南校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不断的扩大发展规模。学校的发展目标一目了然,定位高远。百年沧桑,华夏巨变;兴衰存之,与国同运;历尽沧桑,百折不挠;爱国敬业,培育英才。

  最后,就在结束整个活动之前,全班同学在大厅里合影留念这次意义深远的校史馆之旅。

  在校史馆我们追寻江南大学的沧桑足迹、品读江大的百年历史。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展厅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

  史馆将江大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江大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

  2

  三江初肇使,兴教图国强。江南开学府,轻工著华章。江南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现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誉,通过参观校史馆,我知道江大源于19xx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xx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xx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xx年1月,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xx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参观过程中,一组学校校舍发展的照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只看到了如今崭新宽阔的校舍,却全然不知在此校区建成之初,这片土地原来是一整个村庄。校领导为校址奠基与在新建成的校门口揭幕的两张相片之间,花费了多少人的心血与奋斗,又有多少人的奉献。百年薪火传承,五秩追求不懈。校史馆中一张张的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些泛黄的照片和珍贵的笔记和书籍无不向我们展示: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当照片的颜色愈发鲜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江大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以崭新的姿态,催人奋进。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江大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一个世纪的风雨使江大摆脱了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几多睿智。100多年的春去秋来,100多年的风雨兼程,100多年的光辉岁月承载着100的多年春华秋实。国内交流促发展,国际交流得经验校史馆中还陈列了诸多工艺品,有我校在各大比赛中获得的大奖杯,有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友好交往互赠的小礼物。看到这些小礼品,不禁惊叹,原来我们学校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典、俄罗斯、芬兰等国的多所知名大学及国际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国外也同样拥有不小的知名度。几代人辛勤耕耘,众师生谱写校史在校史馆中,我了解了朱宝镛教授凭着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在发酵专业领域辛勤耕耘,为我国的发酵、食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复光教授是我国油脂学科专家,长期

  3

  从事油脂浸出和植物蛋白的科学研究;黄本立教授是我国早期从事农业化学及食品学科的教育家和学者,是新中国第一个食品专业的创始人。还有沈学源教授等等许多知名的教授学者,他们都是江大的前辈们,现在也有那么多亲爱的老师同学在不断书写辉煌。历代人都秉承着“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特色。

  后记:作为一个参观者,我深深的感觉到这里的历史厚重感,并且也充满了对学校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祝福。“弹指一挥一百年,桃李芬芳春满园”。一百多年来,江南大学国家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一百多年来,江南大学的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奉献。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江大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对我而言,身处江大,我不仅仅只接受着江大带给我机会、让我不断充实自己,同时,我也希望江大能因为有了我们这一群蓬勃向上的年轻一代而拥有更多的发展,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发扬江大精神,不懈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4

  

  

篇六: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

  史馆首先是学校的编年史,是以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其次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的舞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校史馆观后感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校史馆观后感篇一:校史馆感想

  校史是一个学校在时间岁月中的痕迹,它见证了我们学校的光辉岁月。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流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知名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张张的奖状,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应技大的历史和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应技大的辉煌与不凡!

  在校史馆中我们追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沧桑足迹、品读应技大的62年历史。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展厅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史馆将应技大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应技大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由全国示范性高工专——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有着60余年办学历史的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强化内涵建设,走出了一条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校史馆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及其前身学校的发展为主线,全面展示学校的发展历程与办学成果,分为序馆、历程馆、新校馆、专题馆四个部分,采用动态多媒体技术与静态展板实物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示。六十二年来,学校不断传承创新,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努力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学校坚持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把服务国家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长三角中小城市中小企业作为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站在新的起点上,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走“特色立校”之路,坚持走“人才强校”之路,坚持走“协同发展”之路。学校要继续弘扬“厚德精技、砥砺知行”的工程师文化,培育打造学科专业特色,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新活力。要积极融入上海建立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战略,主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升级和转型,全方位构建产学研协同应用技术研究与技术创新体系,提

  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践行应用技术大学的社会责任,朝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目标勇往直前。

  半小时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先辈们创建科大的艰辛历程,感受到了做一个科大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尤其是我们应技大人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担负起“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在“中国梦"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为中国的百年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把应技大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传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五十余年精神文明的我们,对学校的过去倍感自豪,对学校的现状感到欣喜,对学校的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哈佛大学有句名言说到: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我们明天更应该发奋努力,让应技大因为曾经有过我们而骄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趁我们还年轻,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在未来的日子里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颜色,只有这样。多年以后我们再回首时才会发现这里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我们将以先辈为榜样,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首要目标,发扬传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明德、明学、明事”的校训,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为应技大的历史之墙添上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校史馆观后感篇二:参观校史馆观后感

  为了让全体老师了解学校文化,2015年5月18日全体教职工到图书楼一层参观校史馆。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重新系统地认识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垂地的.大幅画面,像一张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二十多年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三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到了第五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成功升本,并更名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这将是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24年,回首往事,这是怎样的经历?24个春秋,24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历史走过了24个不平凡的年头。一幅幅展板,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学校从平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桃李芬芳,现已成为山西省首所应用型民高校。

  学院在向着实现“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国家一流民院校的目标迈进的征途上,将坚持奉行以往优良的办学方针和思想,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加强完善“双百双轨”的办学机制,在大力发展学院内涵建设的同时,紧抓国家教育转型发展的契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制贯通为突破,以课程衔接为保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为广大有志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为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科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通过这次对校史展的参观,让我对学校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学院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希望全体同仁能够携手共建美好科院!

  校史馆观后感篇三: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九月,我们怀着好奇与憧憬的心情走进了江南大学。优美的校园充满了江南气息,我们陶醉于江大的美丽神韵中。今天,我们走进了校史馆,回眸江大历史,重温江大记忆,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江大。

  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目前,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已基本建成占地3200亩、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蠡湖校园。这是一座汇聚了4万师生、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校园。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

  感受到江南山水的灵秀旖旎、碧草佳树的葱茏生机。亭台楼宇的轩昂气势,更可以感受到江大人“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

  我们走进校史馆,首先看见的是江南大学的发展历程。江南大学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经历了多次,合并重组,在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原无锡轻工大学为主体,合并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组建了江南大学。校史馆里展出的不同时期的印章、校徽、校歌记录了江大的风雨历程。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保存了江大的美好回忆。一路看去,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涟漪。

  继续朝里走,我们看见了许多著名教授学者的简介。陈

  列馆里摆满了优秀学子、教授们的笔记、奖状,以及他们用过的化学仪器、计算机、书本等。一项项研究成果令我们赞叹不已。实力卓越的江大教师们培育出一批批优秀学子,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看到这些,我们倍感自豪。

  紧接着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校友们以及各大友校在江大50年校庆时赠送的礼物以及祝福卡片。一句句真挚诚恳的祝福温暖人心。江大用心浇灌着学子,学子也用心回报着母校。江大与其他高校彼此合作交流,友谊深厚长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江大的友好、努力,也预见到了江大辉煌的明天。

  校史馆里还展出了许多名人大家为江大所题的字,江大校园沙盘模型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江大,了解了校史,理解了内涵。

  校史馆一行使我对江大的爱更深了。我一定践行“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为江大的美好明天出分力。

  

  

篇七: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魅力江大

  参观江南大学校史馆有感

  9月末,我和同学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江南大学校史馆,感触颇深。江南大学校史馆建于校庆50周年,位于公益图书馆一楼,展区面积760平方米。分为“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六大部分,以图片方式展示了江南大学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作为我校的重要景点之一,校史馆不仅回顾了江南大学百余年的历史征程,展现了数代江大学子的不懈探索,同时也是一个展示我校办学特色和学科特色的重要平台。江南大学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是一所百年名校,曾经与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985工程高校同源,其前身都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中央大学,蒋介石曾一度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历史上的原江南大学,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在1947年10月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也是无锡近代唯一的一所包括文、理、农、工多学科的综合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江南大学奉命撤并,有关系科分别并入南京工学院、苏北农学院(今扬州大学)等新建高校。无锡轻工大学原名无锡轻工业学院,筹建于1956年,前身是原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东迁无锡独立成院。1995年2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大学。曾先后隶属江苏省人民委员会、轻工业部、中国轻工总会。2001年1月4日,经教育部批准,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和无锡轻工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江南大学。百年历史,薪火传承。江南大学的历史在曲折中发展。然而,即便是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江大的发展依然没有被阻断,江大依然挺立至今。这是因为无数的仁人志士不顾一切的为教育事业的付出与努力。在校史馆,我们瞻仰了一位又一位大师。张之洞、钱穆、顾毓秀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值得我们每一位江大人铭记。有人说过,大学,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百年来,大师们的精神让我们仰望。在江南大学近代这么长的发展阶段里诞生了众多的杰出校友,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洪平凡,邓鸿勋,季克良,王骏,吴仁祜等人。他们成功的例子无不激励着我们向着我们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执着奋斗。短短几十分钟的校史馆参观,虽说不能让我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全部历史与光辉成就,但是,这次经历必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达到前辈们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向着前辈们的高度不断攀登,不断进步,不断努力。参观完校史馆,我为我能考入江大,成为一个江大人而自豪。但是在震撼与自豪之余,我更多的是深深的责任感与压力。作为学校2012级新生,我们一方面应该秉承江大人的优良传统,孜孜不倦,凝聚力量,勇攀高峰。而另一方面,作为90后的我们更应该以将自己培养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不断努力。所以我感到自己肩负重任,时刻不能松懈,要为自己而努力,为江大而努力,为未来而努力奋斗。40分钟后,我们愉快地结束了校史馆的参观,带着激动、理想与希望回到班级。

  

  

篇八: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汉语1305游洁洁

  10月22日,我2013年1和同学一同参观了我们江南大学的校史馆。采用实物、模型‘展板等形式,分别展示我校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看着江大的一步步走来,心中感慨颇盛。

  进入校史馆,首先看到的是我校的发展历史,由最初的三江师范学堂到现在的江大,不同时期使用的印章、校徽、校歌、纪念章,反映学校不同时期风貌的老照片,都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了的江大历史里程。江南大学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誉。学校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2年由原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和半个多世纪的独立办学,江南大学现已建成一所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教学、科研、服务均得到社会高度评价,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大学。江大的悠久历史使我们引以为傲,更让我们感到我们这一届学生身上的责任,江大的明天应该更美好。接下来,我看到了许多我校的著名教授们,学者们,他们的笔记,他们的奖状,他们用过的化学仪器,计算机,学过的书本。“十一五”计划以来,我校科研基础条件和平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以食品领域研究单位中惟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高地,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9个教育部级科研平台为支撑,还包括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近50个市级和校企级科研基地为延伸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协同运作的科研基地群。而科研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它为地方经济建设所做的贡献。科技再创新,而年轻的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刻苦的精神与对可学的热爱。至此,我明白了,没有哪一个优秀的人背后没有辛苦的持和睿智的思考。

  荣毅仁更是对我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江大能有今天,离不开荣氏家族和广大校友的支持。在校史馆我看到了很多校友赠给学校的物品,还有50周年校庆时校友所写的祝福卡片。上面真诚的文字诉说着江大50年的辉煌,。

  最后,一个展厅,挂出了很多名人大家为江大题的字,也展示了蠡湖校区的设计图和设计者、蠡湖校区奠基纪念碑,介绍了现今江大的标志性建筑、图标、校歌、校徽,还有各个学校在江大校庆时赠给江大的各种礼品.参观过校史馆,心中不觉产生了自豪之情,对于校友们的寄语,我感慨良多。我意识到,那么多代人的努力,那么多校友的支持,都是为了让学校更好,而让学校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明天的母校能够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是为了让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有更好的环境读书。我们不可以辜负他们的希望,我们只能努力,创造出成绩。有一天,我们不仅以江大为荣,相信江大也会以我们为荣!

  

  

篇九: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

  你参加校史馆时,你的心得体会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参观校史馆观后感,希望您喜欢!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篇一在校史馆我们追寻江南大学的沧桑足迹、品读江大的百年历史。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展厅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史馆将江大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江大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三江初肇使,兴教图国强。江南开学府,轻工著华章。江南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现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誉,通过参观校史馆,我知道江大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参观过程中,一组学校校舍发展的照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只看到了如今崭新宽阔的校舍,却全然不知在此校区建成之初,这片土地原来是一整个村庄。校领导为校址奠基与在新建成的校门口揭幕的两张相片之间,花费了多少人的心血与奋斗,又有多少人的奉献。百年薪火传承,五秩追求不懈。校史馆中一张张的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些泛黄的照片和珍贵的笔记和书籍无不向我们展示: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当照片的颜色愈发鲜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江大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以崭新的姿态,催人奋进。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江大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一个世纪的风

  雨使江大摆脱了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几多睿智。100多年的春去秋来,100多年的风雨兼程,100多年的光辉岁月承载着100的多年春华秋实。

  国内交流促发展,国际交流得经验校史馆中还陈列了诸多工艺品,有我校在各大比赛中获得的大奖杯,有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友好交往互赠的小礼物。看到这些小礼品,不禁惊叹,原来我们学校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典、俄罗斯、芬兰等国的多所知名大学及国际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国外也同样拥有不小的知名度。几代人辛勤耕耘,众师生谱写校史在校史馆中,我了解了朱宝镛教授凭着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在发酵专业领域辛勤耕耘,为我国的发酵、食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复光教授是我国油脂学科专家,长期从事油脂浸出和植物蛋白的科学研究;黄本立教授是我国早期从事农业化学及食品学科的教育家和学者,是新中国第一个食品专业的创始人。还有沈学源教授等等许多知名的教授学者,他们都是江大的前辈们,现在也有那么多亲爱的老师同学在不断书写辉煌。历代人都秉承着“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特色。后记:作为一个参观者,我深深的感觉到这里的历史厚重感,并且也充满了对学校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祝福。“弹指一挥一百年,桃李芬芳春满园”。一百多年来,江南大学国家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一百多年来,江南大学的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奉献。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江大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对我而言,身处江大,我不仅仅只接受着江大带给我机会、让我不断充实自己,同时,我也希望江大能因为有了我们这一群蓬勃向上

  的年轻一代而拥有更多的发展,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发扬江大精神,不懈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篇二为了让全体老师了解学校文化,2015年5月18日全体教职工到图书楼一层参观校史馆。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重新系统地认识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垂地的大幅画面,像一张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二十多年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三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到了第五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成功升本,并更名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这将是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24年,回首往事,这是怎样的经历?24个春秋,24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历史走过了24个不平凡的年头。一幅幅展板,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学校从平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桃李芬芳,现已成为山西省首所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院在向着实现“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国家一流民办本科院校的目标迈进的征途上,将坚持奉行以往优良的办学方针和思想,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加强完善“双百双轨”的办学机制,在大力发展学院内涵建设的同时,紧抓国家教育转型发展的契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制贯通为突破,以课程衔接为保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为广大有志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为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科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通过这次对校史展的参观,让我对学校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学院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希望全体同仁能够携手共建美好科院!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篇三今天下午,党支部组织我们参观了我校的校史馆。校史馆让我们对杭电沧桑的足迹、五十年的历史、白发的教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回廊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校史馆将杭电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杭电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据悉校史馆是母校五十岁生日的礼物,它占地近千平方米,由“发展历程”、“领导关怀”、“师资队伍”、“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等十个板块组成。进入校史馆,几副大图片格外醒目,杭电的三个校区都出现在图片上,下沙、东岳和文一,隐隐中散发着杭电独特的气息,现代与古典结合、科技与人文并进。谁能想到这被现代都市所掩埋的拥挤校园,这已没有昨日模样的红果园,竟曾上演过那么多的故事。一张张的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些泛黄的照片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当照片的颜色愈发鲜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杭电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老校新姿,催人奋进。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杭电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50年,对人的一生是漫长的,而对一个学校,则是弹指一挥间。杭电,摆脱了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几多睿智。50年来所有的科研成果,荣誉奖项,名师教授,对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容在这千平方米的空间里,感谢他们,正是他们构成了杭电的精神基座,让半个世纪的我们底气与汗颜同在。通过参

  观,我了解到到杭电的创建人以创设一所现代大学为标杆,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无疑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岁月如歌,征程漫漫。

  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母校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历史我们要缅怀,未来我们要创造。作为杭电的莘莘学子,我们要不懈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篇十: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江南大学校史馆参观有感

  今天,我和同学一同参观了我们江南大学的校史馆,参观过程中,我们不住的感叹,原来江大是这样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原来有这么多的志士仁人都是我们的校友。我们看见了他们的辉煌成就,看见了他们治学之心的坚定,看见了他们为我校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为一个江大人,我感到由衷的自豪。而在参观校史馆的过程中,我却对一句话的理解更深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江南大学的历史反映了近代史中列强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破坏和我国爱国者的反抗与探索。位于我校公益图书馆一楼的校史馆。校史馆展区面积为760平方米,分为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等六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00多幅图片资料和250多件实物。走近了,首先看到的是我校的发展历史,由最初的三江师范学堂到现在的江大,不同时期使用的印章、校徽、校歌、纪念章,反映学校不同时期风貌的老照片,都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了的江大历史里程。接下来,我看到了许多我校的著名教授们,学者们,他们的笔记,他们的奖状,他们用过的化学仪器,计算机,学过的书本以及他们的学习历程和研究成果。他们的治学态度令我敬佩,尤其是笔记,那么复杂的机械图,工工整整的,看上去都觉得很乏味,很烦,更别说是用画的了。我从自身和他们的对比中发现了不足,并决定向他们学习,弥补自己的缺点,认真的做每一件事。江南大学的前身是,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在1947年10月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也是无锡近代唯一的一所包括文、理、农、工多学科的综合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江南大学奉命撤并,有关系科分别并入南京工学院、苏北农学院(今扬州大学)、苏南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新建高校。1952年夏,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其数理系并入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南师范学院,组建江苏师范学院)。1952年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浙江大学农化系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有关学科合并组建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故在该领域有“网尽全国英豪,食品天下第一。”的美誉。198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无锡大学的基础上批准创办新的江南大学。1996年和1997年夏,顺利通过中国轻工总会组织的“211

  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论证。1997年9月,中国轻工总会批准无锡轻工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项目学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近百所高校之一。至此,我们江南大学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现在的江南大学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1个博士专业点,59个硕士专业点,8个工程硕士点。全校18个院系中有15个院系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建有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现阶段学校的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培养高质量,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轻工人才的基地;成为轻工科技领域某些重大课题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中心;成为轻工行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江南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具有免试接收台湾学生资格的大陆123所顶级高校之一,全国统招一本生源高校,且为全国具有自主招生选拔资格高校之一。在江南大学近代这么长的发展阶段里诞生了众多的杰出校友,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洪平凡,邓鸿勋,季克良,王骏,吴仁祜等人。邓鸿勋是工业工程管理系52届毕业生,曾为工程师、研究员。曾任无锡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海南省委书记兼省人大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正部级),曾被选为中共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并当选为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于1994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洪平凡,纺织工程80届毕业生,现

  供职于联合国总部,新任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季克良,发酵64届毕业生。现为中国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常务理事,江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曾当选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贵州省七届政协委员、贵州省八届、九届人大代表、贵州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王骏,发酵专业75级学生,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大学、政府部门、生物技术公司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逾25年。已发表国际学术论文数十篇;持有10余项中国、美国专利。吴仁祜,67届机械系毕业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少将。除此之外,我校还有众多其他著名校友。虽然他们与我们并不相识,但他们成功的例子无不激励着我们向着我们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执着奋斗。荣毅仁更是对我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江大能有今天,离不开荣氏家族和广大校友的支持。在校史馆我看到了很多校友赠给学校的物品,还有50周年校庆时校友所写的祝福卡片,每一张卡都代表着一份深情,都代表着对母校的热爱与感谢。上面真诚的文字诉说着江大50年的辉煌,真情令人动容。最后,一个展厅,挂出了很多名人大家为江大题的字,也展示了蠡湖校区的设计图和设计者、蠡湖校区奠基纪念碑,介绍了现今江大的标志性建筑、图标、校歌、校徽,还有各个学校在江大校庆时赠给江大的各种礼品.参观过校史馆,心中不觉产生了自豪之情,对于校友们的寄语,我感慨良多。我意识到,那么多代人的努力,那么多校友的支持,都是为了让学校更好,而让学校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明天的母校能够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是为了让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有更好的环境读书。我们不可以辜负他们的希望,我们只能努力,创造出成绩。有一天,我们不仅以江大为荣,相信江大也会以我们为荣!短短几十分钟的校史馆参观,虽说不能让我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全部历史与光辉成就,但是,这次经历必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达到前辈们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向着前辈们的高度不断攀登,不断进步,不断努力。为将我校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篇十一: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精品文章

  《东华大学校史馆讲解队管理制度》

  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汉语1305游洁洁10月22日,我xx年1和同学一同参观了我们江南大学的校史馆。采用实物、模型‘展板等形式,分别展示我校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看着江大的一步步走来,心中感慨颇盛。进入校史馆,首先看到的是我校的发展历史,由最初的三江师范学堂到现在的江大,不同时期使用的印章、校徽、校歌、纪念章,反映学校不同时期风貌的老照片,都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了的江大历史里程。江南大学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誉。学校源于19xx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2年由原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xx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xx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xx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和半个多世纪的独立办学,江南大学现已建成一所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教学、科研、服务均得到社会高度评价,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大学。江大的悠久历史使我们引以为傲,更让我们感到我们这一届学生身上的责任,江大的明天应该更美好。接下来,我看到了许多我校的著名教授们,学者们,他们的笔记,他们的奖状,他们用过的化学仪器,计算机,学过的书本。“十一五”

  精品文章

  计划以来,我校科研基础条件和平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以食品领域研究单位中惟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高地,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9个教育部级科研平台为支撑,还包括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近50个市级和校企级科研基地为延伸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协同运作的科研基地群。而科研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它为地方经济建设所做的贡献。科技再创新,而年轻的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刻苦的精神与对可学的热爱。至此,我明白了,没有哪一个优秀的人背后没有辛苦的持和睿智的思考。

  荣毅仁更是对我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江大能有今天,离不开荣氏家族和广大校友的支持。在校史馆我看到了很多校友赠给学校的物品,还有50周年校庆时校友所写的祝福卡片。上面真诚的文字诉说着江大50年的辉煌,。

  最后,一个展厅,挂出了很多名人大家为江大题的字,也展示了蠡湖校区的设计图和设计者、蠡湖校区奠基纪念碑,介绍了现今江大的标志性建筑、图标、校歌、校徽,还有各个学校在江大校庆时赠给江大的各种礼品.

  参观过校史馆,心中不觉产生了自豪之情,对于校友们的寄语,我感慨良多。我意识到,那么多代人的努力,那么多校友的支持,都是为了让学校更好,而让学校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明天的母校能够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是为了让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有更好的环境读书。我们不可以辜负他们的希望,我们只能努力,创造出成绩。

  精品文章

  有一天,我们不仅以江大为荣,相信江大也会以我们为荣。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二: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是不

  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校史馆承载着学校的许多往事、以前和现在的模范人物、以前的教

  育设备和许多的荣誉证书和奖状等等,不仅体现了学校一批一批的人才,更体现了熊官屯镇中心小学这块沃土不停的努力,不断的奋斗,精益求精!

  可发出感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介绍员们介绍时,有两名四年一班的同学和五名五年级的同学。可是却没有我们班——四年二班同学在介绍。

  参观校史馆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大堆问题:“为什么没选我们班的同学当介绍员呢?我们班同学比不上别的班的同学吗?我们班同学难道不会介绍吗……”

  仔细想一想,问题也许并不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当我们在外面玩耍中,别人却仍停在桌子旁读书、写字;当我们在早自习上大吵大闹时,别人却在认真的写早自习在黑板上出的习题;当我们在书法课上传来这样的话:“忘带毛笔和水写布了!”“毛笔怎么找不到了……”别人却早已拿起毛笔练字了……

  差距是从什么时候变的?在一点一滴中变的。当我们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时,别人依然在大步向前走时,这就是距离拉开的时候。

  参观校史馆后,那个情景依然在我的脑海里……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字里行间,一个名字逐渐浮现,那是正值科举废驰的时代,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美国知识份子,建立起一所大学堂——雅礼。走进校史馆,一张张新旧不一的照片映入眼帘,从雅礼创办到中雅培粹成立,它们在静静地述说着一所百年名校的曲折发展历程。纵观110年大小事,作为雅礼学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漫步于校史馆中,照片中的每一张脸都给我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象,有英俊爽朗的美国人,有历代沉稳的校长,还有兴高采烈的学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样东西,一张旧照片和一册本。照片上是当时的田径队。队员们身形高大健壮,面部沉静,目光炯炯,虽站立不动,可仍能感觉到他们体内惊人的爆发力与速度,作为体育运动的佼佼者,他们是雅礼校史中熠熠生辉的`星星。那册本,是一名学生使用过的,封面上的繁体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页面有些发黄,边角却十分平整,细小的裂纹,让我感觉到年代的久远,雅礼浓郁的学风由此可见一斑。走出校史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阳光下红墙蓝瓦的校舍,涌动的人群中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我感觉脚下的土地并不苍老,反而觉得它焕发着青春与活力!夜窗之下,柔风徐徐。灯下墨香,依依袅袅。在这万赖俱寂之夜,我回忆着,意念随着墨香悄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为了让全体老师了解学校文化,20xx年5月18日全体教职工到图书楼一层参观校史馆。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重新系统地认识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垂地的大幅画面,像一张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二十多年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三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到了第五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成功升本,并更名为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这将是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24年,回首往事,这是怎样的经历?24个春秋,24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

  伴着历史走过了24个不平凡的年头。一幅幅展板,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学校从平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桃李芬芳,现已成为山西省首所应用型民高校。

  学院在向着实现“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国家一流民院校的目标迈进的征途上,将坚持奉行以往优良的办学方针和思想,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加强完善“双百双轨”的办学机制,在大力发展学院内涵建设的同时,紧抓国家教育转型发展的契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制贯通为突破,以课程衔接为保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为广大有志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为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科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通过这次对校史展的参观,让我对学校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学院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希望全体同仁能够携手共建美好科院!

  今天,我们去了校史馆,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那里肯定会有我们学校的历史。作为一名羊坊店中心小学的同学,如果连自己学校的历史都不知道,那么就太可惜了。

  刚进去,进入我们眼线的是一个个金色的大奖杯,多的数不胜数。讲解员首先给我们讲了我们学的办学理念、学校的目标和口号之类的。然后,我们又看了以前的数任校长,从中,我知道了我们学校是1945年建立的。

  我们学校还被称为“奥林匹克示范校”——老外说:“你们这并不会出现什么奥林匹克运动员,但是你们有着奥林匹克精神,希望你们能够越建越好!”没错,能不能当运动员不是大事,主要的是我们要有着奥林匹克精神。之后,我还看见了国安队的签名,有郎铮的,有侯森的,有邵佳一的……最让我敬佩的是邵佳一,他以前有去过德甲的俱乐部,但是由于伤病的困扰,最后还是回到了中国,他坚强的意识值得我们学习哦……我们学校的金鹏论坛也被展示了,我就是金鹏论坛组的,一个人至少写2000字论文,难度可想而知,被展出的都是获奖的。

  通过这次参观,我知道了名誉和声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这种精神,就像邵佳一一样。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学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馆!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们重新系统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刚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学校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图(由同济大学设计),虽然后来建设的有些出入,但看起来还是那么熟悉,这是信园,对面是敏园,还有那是图书馆,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绍,想一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的历史。最经典的要数那首长诗,她概括了我们学校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包括三次变革,尤其是第一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二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到了第三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被定为211工程,本科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声誉响彻神州,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经管人才,为祖国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参观完校史馆,我内心汹涌澎湃,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一个学校学习而感到自豪!同时,我暗暗发誓:我要为校争光,要成为校史馆名人录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财大为荣,明天财大以我为荣!加油,财大学子,加油,财大——我的母校!九月,我们怀着好奇与憧憬的心情走进了江南大学。优美的校园充满了江南气息,我们陶醉于江大

  的美丽神韵中。今天,我们走进了校史馆,回眸江大历史,重温江大记忆,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江大。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

  高校。目前,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已基本建成占地3200亩、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蠡湖校园。这是一座汇聚了4万师生、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校园。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江南山水的灵秀旖旎、碧草佳树的葱茏生机。亭台楼宇的轩昂气势,更可以感受到江大人“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

  我们走进校史馆,首先看见的是江南大学的发展历程。江南大学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经历了多次,合并重组,在20xx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原无锡轻工大学为主体,合并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组建了江南大学。校史馆里展出的不同时期的印章、校徽、校歌记录了江大的风雨历程。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保存了江大的美好回忆。一路看去,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涟漪。

  继续朝里走,我们看见了许多著名教授学者的简介。陈列馆里摆满了优秀学子、教授们的笔记、奖状,以及他们用过的化学仪器、计算机、书本等。一项项研究成果令我们赞叹不已。实力卓越的江大教师们培育出一批批优秀学子,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看到这些,我们倍感自豪。

  紧接着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校友们以及各大友校在江大50年校庆时赠送的礼物以及祝福卡片。一句句真挚诚恳的祝福温暖人心。江大用心浇灌着学子,学子也用心回报着母校。江大与其他高校彼此合作交流,友谊深厚长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江大的友好、努力,也预见到了江大辉煌的明天。

  校史馆里还展出了许多名人大家为江大所题的字,江大校园沙盘模型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江大,了解了校史,理解了内涵。

  校史馆一行使我对江大的爱更深了。我一定践行“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为江大的美好明天出分力。

  

  

篇十三: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心得体会

  【篇一:校史馆参观心得】

  校史馆参观心得共青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委员会学生支部纪检部刘祥海参观心得--人文学院10公管刘祥海今天我们在校团委学生支部书记的组织下,进行了对校史馆的参观,虽然我在学校已经一年半了,可是却一直没有机会来参观校史馆,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走进了心里向往已久的校史馆。这里充满了过去前辈们的拼搏,汗水,努力,和成绩!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53年,这是怎样的经历?53个春秋,53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历史走过了53个不平凡的年头。通过一个个的展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们对于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958年十万官兵复员转业,在他们爱国情操的引导下,他们毅然决然的留在了“北大荒”这个荒凉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为祖国开拓新的篇章,用双手开拓出了祖国今天的“北大仓”这里面是怎样的一种坚持?一种顽强?一种拼搏?我想这是我永远可能都体会不到的前辈们的汗水。这里面就有我们八一的一份努力,官兵复员,可是大家都不懂技术,只能白白看着,确实使不上力。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王震将军马上组织建立了八一农大,为垦区培养人才,为垦区建设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就这样我们的学校诞生了!我们的学校在各位校长的领导下,发展的十分迅速,从王震,王景坤,姜瑞元,刘西科到我们的女校长徐梅,再到包军,他们各位的英明领导让我的学校变得更加强大。学校从平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人才强校,桃李芬芳,已经成为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大学。自建校起,办学区位条件差就一直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将学校迁入有发展的潜力的大中城市是必然的,八一人毅然举起二次创业的大旗,全力将学校推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2003年1月5日开始动工建设新校,10月20日同学们就进入新学校开始上课,只用

  了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学校迁入大庆市就顺利完成。学校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将学校发展的更加辉煌!

  【篇二: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记得大二时,学校校史馆对外开放,我跟几个同学就去参观过,当时没有专业的解说员讲解,所以也就走马观花式的看过一次。这次院里组织我们参观校史馆,让我认认真真的跟着讲解员的脚步,重温学校的点点滴滴历史,让我深刻地了解了我们学校旳校史,让我有了许多感慨和想法。一张张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泛黄的照片仿佛告诉我们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当照片越发鲜活起来,一个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建筑科技大学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建大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百年,对人说是漫长一生,而对一个学校,则是弹指一挥间。建大,通过四次改名,汇聚四大老校的精神,摆脱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了几分睿智。百年来所有的科研成果,荣誉奖项,名师教授,对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融在这三层空间里,感谢他们,正是他们构成了简答的精神基座,让这一个世纪的我们底气与汗颜同在。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建大的创建人以创造一所现代大学为标杆,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无疑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岁月如歌,征程漫漫……通过了解历史,我对学校增添了更多的热爱和崇敬。我了解到了我校已建校近70周年,历史悠久。并且我校的前身还是四大名校,这令我感到无比自豪。另外,在我得知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时,我真是由衷的感到自豪,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作出贡献吧,可以从多方面做起,让我们把学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为以后的校友指点迷津,让我们为校争光,给以后的校友树起榜样,让他们继续把这种精神继承,让我们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母校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一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历史我们要缅怀,未来我们要创造。作为建大的莘莘学子,我们要不懈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加校史馆是一件意义非凡的活动,更是为我们开辟了一次精神之旅!它让我们每一位同学兴高采烈而去,满怀豪情而归。“今天,我们为建大骄傲,明天,让建大以我们而骄傲!“我们要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放飞梦想!……

  【篇三:校史馆参观有感】

  校史馆参观有感今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我校公益图书馆一楼的校史馆。校史馆展区面积为760平方米,分为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等六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00多幅图片资料和250多件实物。江南大学的前身是,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在1947年10月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也是无锡近代唯一的一所包括文、理、农、工多学科的综合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江南大学奉命撤并,有关系科分别并入南京工学院、苏北农学院(今扬州大学)、苏南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新建高校。1952年夏,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其数理系并入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南师范学院,组建江苏师范学院)。1952年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浙江大学农化系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有关学科合并组建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故在该领域有“网尽全国英豪,食品天下第一。”的美誉。198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无锡大学的基础上批准创办新的江南大学。1996年和1997年夏,顺利通过中国轻工总会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论证。1997年9月,中国轻工总会批准无锡轻工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项目学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近百所高校之一。至此,我们江南大学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现在的江南大学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1个博士专业点,59个硕士专业点,8个工程硕士点。全校18个院系中有15个院系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建有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

  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现阶段学校的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培养高质量,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轻工人才的基地;成为轻工科技领域某些重大课题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中心;成为轻工行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江南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具有免试接收台湾学生资格的大陆123所顶级高校之一,全国统招一本生源高校,且为全国具有自主招生选拔资格高校之一。在江南大学近代这么长的发展阶段里诞生了众多的杰出校友,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洪平凡,邓鸿勋,季克良,王骏,吴仁祜等人。邓鸿勋是工业工程管理系52届毕业生,曾为工程师、研究员。曾任无锡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海南省委书记兼省人大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正部级),曾被选为中共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并当选为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于1994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洪平凡,纺织工程80届毕业生,现供职于联合国总部,新任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季克良,发酵64届毕业生。现为中国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常务理事,江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曾当选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贵州省七届政协委员、贵州省八届、九届人大代表、贵州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王骏,发酵专业75级学生,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大学、政府部门、生物技术公司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逾25年。已发表国际学术论文数十篇;持有10余项中国、美国专利。吴仁祜,67届机械系毕业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少将。除此之外,我校还有众多其他著名校友。虽然他们与我们并不相识,但他们成功的例子无不激励着我们向着我们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执着奋斗。短短几十分钟的校史馆参观,虽说不能让我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全部历史与光辉成就,但是,这次经历必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达到前辈们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向着前辈

  们的高度不断攀登,不断进步,不断努力。为将我校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校70年来已培养10万多名毕业生,其中绝大部分已经成为石油石化等各行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风景秀丽的浑河岸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校60年来已培养8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石油石化等各行业的各级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及时分析形势,调整目标定位和办学思路,把“顶天立地”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把强化内涵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和外向战略,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使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实现了新跨越。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构建了“厚基础、宽专业、素质高、能力强、重德育、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了弹性学分制、双学位制、学雷锋示范班、理论班、教学改革实验班等教改新举措,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建成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2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教学团队8个,获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20项。学校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社团、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专项资助科技学科竞赛活动、提供科技活动平台和开放实验室、建立创新实验室、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等措施,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近五年学生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393项。毕业生以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全面,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毕

  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名列省内高校前茅,连续6年获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1]2010年3月学校成功实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四方共建我校,为我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平台。2010年9月25日学校成功举办了六十年校庆活动,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出席庆典的贵宾及海内外校友1200余人,收到捐赠2000余万元,各大新闻媒体报道校庆盛况32次,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自豪感与凝聚力,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有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26个高职专科专业。建成省级高水平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资助学科5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4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8个。现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重点支持专业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19门。另有化工专升本,自动化专升本,机械专升本,会计专升本。学校还被教育部确定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和新疆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被辽宁省确定为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并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权力和招收选派留学生的资格的多科性大学。

  

  

篇十四: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参观江南大学校史馆有感

  英语1403许咏梅这周五我怀着崇敬与激动的心情参观了江南大学校史馆。这面积并不大的几个展馆,却浓缩了江南大学百余年的历史,令我感叹不已。校史馆展区面积为760平方米,分为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等六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00多幅图片资料和250多件实物。走进校史馆大厅,首先看到了许多照片,通过这些照片,我仿佛能感受江南大学在这百年间的风雨历程,倾听她悠久的历史。再往里走,便能听到令人心潮澎湃的校歌——江南大学之歌。从恢弘雄壮的旋律中,仿佛能听到江南大学百余年的人文积淀,感受莘莘学子对学校的热爱。而墙上展示的校标,校旗,校徽,吉祥物等更加深了我对江南大学的了解。江南大学成立于1902年,原名为三江师范学堂,由地主阶级革新派创立。学堂一度因辛亥革命的爆发而停办,1920年重新崛起,并分为国立南京师范大学与国立东南大学。20世纪三四十年代江南大学经历了数次地址的转移与名字的变化。其中包括因抗日战争西迁入川,南京解放成立国立南京大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原无锡轻工大学为主体,合并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至此,便是今日我们的江南大学。然而,她的脚步不曾停歇,她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改变着,进步着。相信她将会创造出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接着许多带着古老气息的仪器和桌椅映入眼帘。展馆里也陈列了许多20世纪的仪器,多为1958年随东迁至江南大学前身——无锡轻工业学院。展馆里还有上世纪学校领导曾用过的书桌,通过这斑驳而充满沧桑感的木桌,似乎能看到前辈们伏案认真处理工作的身影,令人肃然起敬。江南大学能发展到今天的辉煌,离不开如他们一样的广大师生、知名校友的努力与帮助。我校有许多著名校友。他们激励着我们努力前进,执着奋斗。作为他们的传承者,我们更要踏实努力地学习、工作。他们也让我们明白,成功后更应懂得感恩。而今日的我们有了更好的学习资源与环境,更应该创造出新的成就。个人的价值更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当我们有所成就时,自是应该回报母校,回报社会。通过对校史馆的参观,我领悟到了“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的真谛。在江南大学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大多数人都为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着。而我们,也不例外。身为江南大学的学生,是我们的荣幸。而我们,也会为了将她建设得更好而不懈追求。相信我们会与学校一起,共同进步。今日我们以江南大学为荣,明日该让江南大学以我们为荣!

  

  

篇十五: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参观有感(推荐)

  校史馆参观有感(推荐)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校史馆参观有感今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我校公益图书馆一楼的校史馆。校史馆展区面积为760平方米,分为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等六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10多幅图片资料和250多件实物。江南大学的前身是,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在1947年10月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也是无锡近代唯一的一所包括文、理、农、工多学科的综合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江南大学奉命撤并,有关系科分别并入南京工学院、苏北农学院(今扬州大学)、苏南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新建高校。1952年夏,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其数理系并入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南师范学院,组建江苏师范学院)。1952年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浙江大学农化系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有关学科合并组建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故在该领域有“网尽全国英豪,食品天下

  的美誉。1101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无锡大学的基础上批准创办新的江南大学。11016年和11017年夏,顺利通过中国轻工总会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论证。11017年9月,中国轻工总会批准无锡轻工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项目学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近百所高校之一。至此,我们江南大学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现在的江南大学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1个博士专业点,59个硕士专业点,8个工程硕士点。全校18个院系中有15个院系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建有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现阶段学校的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培养高质量,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轻工人才的基地;成为轻工科技领域某些重大课题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中心;成为轻工行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江南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

  

  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具有免试接收台湾学生资格的大陆123所顶级高校之一,全国统招一本生源高校,且为全国具有自主招生选拔资格高校之一。

  在江南大学近代这么长的发展阶段里诞生了众多的杰出校友,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洪平凡,邓鸿勋,季克良,王骏,吴仁祜等人。邓鸿勋是工业工程管理系52届毕业生,曾为工程师、研究员。曾任无锡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海南省委书记兼省人大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原副主任(正部级),曾被选为中共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并当选为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于11014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洪平凡,纺织工程80届毕业生,现供职于联合国总部,新任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季克良,发酵64届毕业生。现为中国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常务理事,江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曾当选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贵州省七届政协委员、贵州省八届、九届人大代表、贵州省

  开发逾25年。已发表国际学术论文数十篇;持有10余项中国、美国专利。吴仁祜,67届机械系毕业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少将。除此之外,我校还有众多其他著名校友。虽然他们与我们并不相识,但他们成功的例子无不激励着我们向着我们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执着奋斗。

  短短几十分钟的校史馆参观,虽说不能让我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全部历史与光辉成就,但是,这次经历必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达到前辈们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向着前辈们的高度不断攀登,不断进步,不断努力。为将我校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

  “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校60年来已培养8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石油石化等各行业的各级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及时分析形势,调整目标定位和办学思路,把“顶天立地”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把强化内涵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和外向战略,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使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实现了新跨越。

  

篇十六: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你参加校史馆时,你的心得体会是怎样的呢下面是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

  篇一在校史馆我们追寻江南大学的沧桑足迹、品读江大的百年历史。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展厅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史馆将江大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江大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三江初肇使,兴教图国强。江南开学府,轻工著华章。江南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现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誉,通过参观校史馆,我知道江大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22年1月,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22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参观过程

  1

  中,一组学校校舍发展的照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只看到了如今崭新宽阔的校舍,却全然不知在此校区建成之初,这片土地原来是一整个村庄。校领导为校址奠基与在新建成的校门口揭幕的两张相片之间,花费了多少人的心血与奋斗,又有多少人的奉献。

  百年薪火传承,五秩追求不懈。校史馆中一张张的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些泛黄的照片和珍贵的笔记和书籍无不向我们展示: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当照片的颜色愈发鲜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江大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以崭新的姿态,催人奋进。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江大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一个世纪的风雨使江大摆脱了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几多睿智。100多年的春去秋来,100多年的风雨兼程,100多年的光辉岁月承载着100的多年春华秋实。国内交流促发展,国际交流得经验

  2

  校史馆中还陈列了诸多工艺品,有我校在各大比赛中获得的大奖杯,有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友好交往互赠的小礼物。看到这些小礼品,不禁惊叹,原来我们学校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典、俄罗斯、芬兰等国的多所知名大学及国际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国外也同样拥有不小的知名度。

  几代人辛勤耕耘,众师生谱写校史在校史馆中,我了解了朱宝镛教授凭着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在发酵专业领域辛勤耕耘,为我国的发酵、食

  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复光教授是我国油脂学科专家,长期从事油脂浸出和植物蛋白的科学研究;黄本立教授是我国早期从事农业化学及食品学科的教育家和学者,是新中国第一个食品专业的创始人。还有沈学源教授等等许多知名的教授学者,他们都是江大的前辈们,现在也有那么多亲爱的老师同学在不断书写辉煌。历代人都秉承着“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彰显轻

  3

  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特色。

  后记:作为一个参观者,我深深的感觉到这里的历史厚重感,并且也充满了对学校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祝福。“弹指一挥一百年,桃李芬芳春满园”。一百多年来,江南大学国家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一百多年来,江南大学的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奉献。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江大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对我而言,身处江大,我不仅仅只接受着江大带给我机会、让我不断充实自己,同时,我也希望江大能因为有了我们这一群蓬勃向上的年轻一代而拥有更多的发展,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发扬江大精神,不懈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篇二为了让全体老师了解学校文化,2022年5月18日全体教职工到图书楼一层参观校史馆。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

  4

  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重新系统地认识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垂地的大幅画面,像一张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二十多年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三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到了第五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成功升本,并更名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这将是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24年,回首往事,这是怎样的经历24个春秋,24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历史走过了24个不平凡的年头。一幅幅展板,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学校从平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桃李芬芳,现已成为山西省首所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

  5

  学院在向着实现“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国家一流民办本科院校的目标迈进的征途上,将坚持奉行以往优良的办学方针和思想,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加强完善“双百双轨”的办学机制,在大力发展学院内涵建设的同时,紧抓国家教育转型发展的契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制贯通为突破,以课程衔接为保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为广大有志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为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科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通过这次对校史展的参观,让我对学校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学院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希望全体同仁能够携手共建美好科院!

  篇三今天下午,党支部组织我们参观了我校的校史馆。校史馆让我们对杭电沧桑的足迹、五十年的历史、白发的教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回廊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

  

篇十七: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参观有感

  今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我校公益图书馆一楼的校史馆。校史馆展区面积为760平方米,分为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等六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00多幅图片资料和250多件实物。江南大学的前身是,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在1947年10月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也是无锡近代唯一的一所包括文、理、农、工多学科的综合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江南大学奉命撤并,有关系科分别并入南京工学院、苏北农学院(今扬州大学)、苏南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新建高校。1952年夏,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其数理系并入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南师范学院,组建江苏师范学院)。1952年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浙江大学农化系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有关学科合并组建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故在该领域有“网尽全国英豪,食品天下第一。”的美誉。198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无锡大学的基础上批准创办新的江南大学。1996年和1997年夏,顺利通过中国轻工总会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论证。1997年9月,中国轻工总会批准无锡轻工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项目学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近百所高校之一。至此,我们江南大学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现在的江南大学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1个博士专业点,59个硕士专业点,8个工程硕士点。全校18个院系中有15个院系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建有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现阶段学校的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培养高质量,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轻工人才的基地;成为轻工科技领域某些重大课题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中心;成为轻工行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江南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具有免试接收台湾学生资格的大陆123所顶级高校之一,全国统招一本生源高校,且为全国具有自主招生选拔资格高校之一。在江南大学近代这么长的发展阶段里诞生了众多的杰出校友,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洪平凡,邓鸿勋,季克良,王骏,吴仁祜等人。邓鸿勋是工业工程管理系52届毕业生,曾为工程师、研究员。曾任无锡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海南省委书记兼省人大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原副主任(正部级),曾被选为中共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并当选为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于1994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洪平凡,纺织工程80届毕业生,现供职于联合国总部,新任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季克良,发酵64届毕业生。现为中国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常务理事,江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曾当选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贵州省七届政协委员、贵州省八届、九届人大代表、贵州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王骏,发酵专业75级学生,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大学、政府部门、生物技术公司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逾25年。已发表国际学术论文数十篇;持有10余项中国、美国专利。吴仁祜,67届机械系毕业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少将。除此之外,我校还有众多其他著名校友。虽然他们与我们并不相识,但他们成功的例子无不激励着我们向着我们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执着奋斗。短短几十分钟的校史馆参观,虽说不能让我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全部历史与光辉成就,但是,这次经历必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达到前辈们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向着前辈们的高度不断攀登,不断进步,不断努力。为将我校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

  油化工大学。建校70年来已培养10万多名毕业生,其中绝大部分已经成为石油石化等各行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风景秀丽的浑河岸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校60年来已培养8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石油石化等各行业的各级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及时分析形势,调整目标定位和办学思路,把“顶天立地”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把强化内涵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和外向战略,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使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实现了新跨越。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构建了“厚基础、宽专业、素质高、能力强、重德育、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了弹性学分制、双学位制、学雷锋示范班、理论班、教学改革实验班等教改新举措,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建成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2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教学团队8个,获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20项。学校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社团、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专项资助科技学科竞赛活动、提供科技活动平台和开放实验室、建立创新实验室、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等措施,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近五年学生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393项。毕业生以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全面,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名列省内高校前茅,连续6年获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1]2010年3月学校成功实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四方共建我校,为我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平台。2010年9月25日学校成功举办了六十年校庆活动,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出席庆典的贵宾及海内外校友1200余人,收到捐赠2000余万元,各大新闻媒体报道校庆盛况32次,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自豪感与凝聚力,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有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26个高职专科专业。建成省级高水平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资助学科5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4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8个。现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重点支持专业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19门。另有化工专升本,自动化专升本,机械专升本,会计专升本。学校还被教育部确定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和新疆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被辽宁省确定为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并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权力和招收选派留学生的资格的多科性大学。

  

  

篇十八: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

  史馆首先是学校的编年史,是以陈列学校健康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进程的场馆;其次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的舞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校史馆观后感的文章,期望大家能够喜欢!

  校史是一个幼儿园在时间岁月中的痕迹,它见证了我们学校的光辉光辉。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流向袭来我历寒袭来,那瞬间,我的内心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知名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张张的奖状,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写实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诞生的全过程;是从前它们见证了应技大的历史和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应技大的辉煌与不凡!

  在校史馆中我们追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沧桑足迹、品读应技大的62年历史。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展厅里游走,看着历史连续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翻开每一张疏叶的书页。史馆将成长应技大在风雨脑子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速写,仿佛又走进了应技大那段辉煌绚丽多彩、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令人振奋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由全国示范性较高非常高工专——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轻工业部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石化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有着60余年办学历史的以工为基础、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强化内涵建设,走出了一条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两条特色发展之路。校史馆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及其前身小学学校的发展为主线,全面展示学校的发展历程与办园成果,分为序馆、历程馆、新校馆、专题馆四个部分,采

  用动态与静态展板实物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示。六十二年来,学校飞速传承创新,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不断强化办学时代特色,工艺技术努力刻苦钻研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学校坚持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把国家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长三角中小城市中小企业作为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站在新的起点上,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走“特色立校”之路,坚持走“人才强校”之路,坚持走“协同发展”之路。学校要继续弘扬“厚德精技、砥砺知行”的工程师文化,培育打造系所特色,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旧有活力。要积极融入上海建立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战略,自已对接地方技术升级支柱产业升级和转型,全方位构建产学研协同应用技术深入研究与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践行应用电子技术大学的社会责任,朝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应用高水平的技术商学院目标勇往直前。

  半小时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先辈们创建科大开展活动的艰辛历程,感受到了做一个科大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商业机会挑战的世纪,特别是我们应技大人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担负起“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在“中国梦"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为中国的百年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现代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须要,为把应技大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而努力奋斗。为传承上海应用技术五十余年精神文明的我们,对学校的过去倍感自豪,对学校的现状感到欣喜,对学校的未来更是公立学校充满了信心。哈佛大学有句名言说到: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生生不息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我们明天更必须发奋努力,让应技大因为曾经有过我们感激而自豪。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趁我们还年轻,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在未来的日子里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这

  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颜色,只有这样。多年以后我们再回首时才会发现这里是辨认出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我们将以先辈为好榜样,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科学首要既定目标,发扬传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明德、明学、明事”的校训,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为应技大的历史之墙添上我们浓墨重彩一笔。

  为了让全体老师切身感受了解学校文化,2021年5月18日全体职工到图书楼一层参观校史馆。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了解起码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重新系统地认识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垂地的大幅画面,像多张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刻印着十余年我们学校二十多年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发展壮大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现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三阶段学校仍然面对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化解了,我们青春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到了第五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成功升本,山东并更名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这将是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24年,回首往事,这是怎样的经历?24个春秋,24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发展史走过近现代史了24个不平凡的年头。一幅幅展板,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落寞,学校从平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桃李芬芳,现已成为医学院校山西省首所应用型民高校。

  学院在向着实现“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国家一流民院校的目标上用迈进的征途上,将坚持奉行持之以恒以往优良的办学方针和思想,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加强完善“双百双轨”的办学机制,在大力发展学院内涵建设的同时,紧抓国家教育转型发展的文化教育契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制连通为突破,以培训课程衔接为保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充

  分调动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为广大有志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为推动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城镇化科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健康发展力量。

  通过这次对校史展的瞻仰,让我对学校的文化有了中小学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学院转型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希望全体同仁能够携手共建美好科院!

  九月,我们怀着好奇与憧憬的心情走进了江南大学。优美的本校充满了江南气息,我们陶醉于江大的美丽韵味中。今天,我们走进了此馆,回眸江大历史,重温江大记忆,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江大。

  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目前,在市政府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要,已基本建成占地3200亩、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蠡湖本校。这是一座汇聚了4万师生、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校园。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

  感受到江南山水的灵秀旖旎、园中佳树的葱茏生机。亭台楼宇的轩昂气势,更可以感受到江小鬼“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

  我们走进校史馆,首先看见的是江南大学的发展历程。江南大学源于1902年创建的陈鼐,经历了多次,合并重组,在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原无锡轻工大学为主体,合并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组建了江南大学。校史馆里展出的不同该时期的印章、校徽、校歌记录了江大的风雨历程。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保存了江大的美好回忆。一路看去,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高家岭晶灵。

  继续朝里走,我们看见了许多著名教授学者的简介。陈

  列馆里摆满了优秀学生、教授们的笔记、奖状,以及他们用过的化学仪器、计算机、书本等。一项项研究成果令我们赞叹不已。实力卓越的毕阳们培育出一批批优秀学子,为社会作出以下了巨大贡献。看到这些,我们倍感自豪。

  紧接着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经常出现校友们以及各大友校在江大50年校庆时赠送的礼物以及祝福卡片。一句句温情真挚诚恳的祝福温暖人心。江大用心浇灌着学子,学子也用心回报着母校。江大与其他高校彼此合作交流,友谊深厚长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江大的友好、努力,也预见到了江大辉煌的明天。

  校史馆里还展出了许多名人大家为江大所题的字,江大校园沙盘模型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江大,了解了校史,理解了内涵。

  校史馆一行使我对江大的爱更深了。我一定践行“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为江大的美好下周一出分力。

  

  

篇十九: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观江南大学校史馆有感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江南大学校史馆。我们每个人都被江南大学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所感染,一股成为江大人的自豪感,喜悦感油然而生。

  江南大学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轻工高等教育为特色的高校,被誉为“轻工高等教育明珠”。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也是“111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2年由原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学校办学涵盖理、工、农、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10大学科门类。占地面积3200亩、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学校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十一五”以来,江南大学承担并完成了“973”、“863”、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150项;获部省协会以上级奖励39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专利申请数、授权数稳居江苏省前三位、全国高校前列。

  这是多么喜人的成果!骄傲之后,我也感受到了身上的压力巨大。江大的光辉历史是前辈创造的,我们有责任将江大的光荣的优良传统传递下去,开拓江大新的辉煌。

  为了这一目标,我们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从基本做起,用实际行动为学校添光添彩,比如:多做好人好事,阻止不文明的事情发生……这些我们都可以轻易做到。但是却可以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

  同时,作为学生,努力学习仍然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江大美丽的校园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光荣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得开学

  典礼时候,我们学院的口号是“爱学习,爱拼搏,我爱商学院”,现在就让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努力为商院增光添彩。

  江南大学,是国家211重点高校,她的前身无锡轻工学院曾是轻工业部唯一的直属高校。我骄傲我是江大人,我骄傲我能在江大学习生活。我相信,当我们离开的时候,“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会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推荐访问: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江南 观后感 学校

【江南大学校史馆观后感19篇】相关文章:

1.2024年勇敢传说观后感11篇

2.花木兰观后感合集4篇(全文完整)

3.嗝嗝老师影片大学生观后感4篇(精选文档)

4.2024城南旧事观后感,《城南旧事》,观后感14篇

5.2024年流浪地球灾难片观后感笔记5篇